成人往往像是被装了电池,转啊转陀螺一般,永不停息。
孩子也被影响。
我走在街上,时常看到大人牵着一个六岁以内的孩子,走得飞快,像是要赶集,或者马上要迟到了。其实哪有那么着急,无非就是上课啊逛公园啊或者其他休闲活动。可是他们常常一路在喊:快快快。孩子的小腿儿一直紧跟着快快快,而大人往往注意不到孩子彼时的艰难,只顾自己往前奔。我看着孩子可怜的小腿儿转不过来,还必须得紧跟着。因他小,无法离开大人,只好听大人使唤。
有的老人带着孩子走不动还好,孩子倒可以自在前行,但有的老人活力无限,也会一路喊快快快,听得我心脏砰砰砰。
当然,说别人也是在提醒自己。记得我怀孕时走路也飞快,陪我的姑姑得跟着跑。感觉人家孕妇手扶着腰走的颤颤巍巍的架势在我这儿不存在,孩子生下来跑步也快。妈妈说,在你肚子里受影响了?她也会提醒我:你走这么快,可怜孩子那小腿儿跟得上吗?
奇怪,我看身边慢慢走路去感受路的人非常少,本来地铁里有很多美妙的诗歌,可是罕有人静下来读一读,不免可惜。尤其早上上班赶地铁公交,那个速度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短跑冠军。关键时刻,快确实可以让事情更有效率,比如世贸大楼被炸时,那些跑得快的人会更幸运。
记得李开复在他的书里写道,生病后在朋友的院子里发现一棵大树,坐在树底下喝茶特别惬意。他很惊讶地问,什么时候有这棵树和这么舒服的椅子啊?朋友说,你以前来的时候一直有啊,只是你今天才发现。这句话引起了他关于生命的思考。
所谓的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。真正的慢下来才可以看到平常看不到的景色,体验到生命的精髓。
而平常生活中,完全不必那么快。慢慢地吃饭慢慢地读书,慢慢地走路慢慢地欣赏一朵花。
正念的核心也是慢,一慢就有了全局观,就有了观呼吸的基础,你的身心也将更舒服,人也容易自在。
有时,我问自己,你那么着急地赶路,是要去哪里呀?前面有金子在等你呢?当然没有,那么,着急是为了什么?一切当然也只能在此时此刻的当下呈现啊。
一位台湾的身心灵作家,在他的书里谈到,他尽量不催孩子,不说快快快这样的话,否则长大后,孩子容易着急,神经也紧张。
昨天和女友参加案例督导。本来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完全可以去楼下买一杯咖啡,而女友则着急匆忙,怕时间来不及。我说好吧,听你的。结果到了医院还有二十分钟才上课。我说你这么急怎么带孩子啊?孩子多焦虑啊。说她也是说我自己,不知道我着急是为了什么?似乎是一种神经症性的急,一种自童年开始形成的惯性反应。
我常常觉得,凡是让我体验良好的时刻,都是一些慢慢的安静享受的时刻,不论是简单的走路还是吃一碗面条,抑或是打扫卫生,喝一杯热茶,只要慢下来,心就被滋养着。久而久之,气质也会变得娴静。
因为我们会发现,着急的时候特别容易出错,所以你看医生,很少有着急的,节奏都比较慢;咨询师也是,节奏缓慢,仔细体会,会发现好多来访者问题。
慢工出细活啊。
慢下来吧。给生活和自己一个美妙的体验,瞧我打字也快,慢下来,慢慢打字,去体会那份美感。
你的慢会给你更好的体验,让你的体验对你诉说。
尤其我们女性,急躁久了脸上会有燥气,身体器官也会老化得更快,显得人浮起来。所以,让心沉下来,静下来,确保养颜,养心。
不管此时此刻你在做什么,让自己节奏慢下来,深呼吸,去感受那种滋味儿,它是答案,是生命的精华。